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传媒学院“以爱为生-筑梦传播中国声音的先驱者”团队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2024年暑期,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推普实践队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开展以“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专项活动。
当大学生的热情与乡村的宁静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带着知识与梦想,踏上“三下乡”的征途,用普通话这把钥匙,打开乡村孩子心灵的窗户。
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梦想的翅膀。在田间地头,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朗读,让每一个音节都充满力量,让每一句话都闪耀希望的光芒。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教学,更是一场心灵的触碰,一次文化的传承。我们用行动证明,普通话的魅力无穷,它能跨越城乡界限,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实践过程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双杨行政村,在那里我们发现现代化的农村十分美丽,随后我们到达了村委会,和当地的人开始沟通本次实践计划。
第一阶段
实践活动的第一周,我们首先就村里的情况做了了解,也同时带去了我们精心准备的物资,村里的宣传喇叭也循环播放我们实践队进村的动态,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村容村貌和风土人情。
通过我们的深入走访发现当地的讲方言的习惯,为了更好的推动普通话普及工作,我们精心计划,制定出了一套教学方案,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以情景剧的教学方式使村里的孩子们便于接受,也对自己越来越自信了。他们说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原来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接受新知识,我们的实践队成员觉得这几天的努力是有收获的。
第二阶段
实践活动的第二周,我们主动了解当地县城的历史文化,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太和板面,参观了部分中学了解当地教育教学情况。同时,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六馆两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综合档案馆),沉浸式感受着当地的发展历程和人文历史,每一处的参观学习都让团队成员加深了对这个地方的印象,感受到了这个充满文化和爱国的县城给予我们努力前进的方向。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仔细整理了材料,带着不舍与当地的小朋友、大学生和志愿者道谢。也期望我们的实践活动会继续走深走实,团队成员也会持续关注着此次实践成效。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卢芳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磨炼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依据校团委《关于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组成一支由我校大学生与安徽当地大学生相结合的实践分队,于2024年8月1日前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庙镇双杨村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前期深入细致的调研,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色因地制宜的为当地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普通话普及教学活动,并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这次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更为尊重历史、感叹祖国的强大,也感受到了学有所长的收获感。同时,这次实践也和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一起交流经验,这也是我们本次实践1+2的模式创新点(银川科技学院与四川传媒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融合性实践,将实践更加本土化)。作为指导老师,深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中,才能更有时代价值。通过这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总结,在社会大课堂受教育、长才干,真正发挥了实践课堂的育人作用。
实践团组长 杨晨
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次深入农村、了解国情、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宝贵机会。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走出校园,踏入乡村的田野与村落,更是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利用1+2的新模式,推广普通话,情景剧朗诵。
“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一项语言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为乡村带来无限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让普通话这座语言桥梁更加坚固,为乡村振兴贡献语言力量。”
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农村的语言发展状况,感受农民的辛勤与智慧,理解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实践团成员 楚缘帅
通过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如语音面貌,方言等,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乡村地区,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乡村居民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和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实践团成员 沈桓羽
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一员,深入乡村,用心推广普通话,用爱传递声音。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交流,还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爱的伟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实践团成员 石蕊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走进乡村,深刻感受到语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许多村民由于语言不通,在交流合作等方面存在困难。我们通过举办语言班、发资料、情景剧朗诵等方式,耐心地教导他们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着他们从最初的羞涩不敢开口,到逐渐自信地用标准的语言表达自己,我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语言筑梦,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实践团成员 郭晶
在本次“三下乡”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及其在沟通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体会到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朗读和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看到他们逐渐克服羞涩,自信地用普通话表达,我们倍感欣慰。
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例如,在帮助村民解答问题时,使用普通话能让沟通更加高效,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部分村民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有限,初期交流时会有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普通话的使用。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在教学和公众演讲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推广普通话,我意识到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不仅要会说普通话,更要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助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体而言,这次 ”三下乡“ 的推广普通话活动不仅让我对普通话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推广普通话,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