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开展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为主题的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特开设此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中增见识、拓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个人简介
王文静,传媒学院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4班学生。
所获荣誉:
2023年3月在传媒学院被评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2023年4月,参加传媒学院第四期党课,成绩合格,予以结业。
实践过程
实践内容:展示家乡红色文化、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新风新貌,宣传悠久历史文化、美丽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产品,为家乡各类特色产品代言。
第一个内容是宣传中国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技艺源远流长,需要我们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让手工技艺走进千家万户。为此,我们分别走访了剪纸技术传承人、装裱技术传承人、国画大师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了解剪纸、手工装裱、雕刻、泥塑等方面的“指尖技艺”,让更多人可以大声地对世界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根据多方讨论,我们举办活动的地址选择在当地的禅林寺而不是在高楼大厦里,其目的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
第二个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游购乡村活动。让我们大家跟随《游购乡村》栏目组,一起回到家乡,为家乡代言,助力乡村文旅。
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能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能让我们视野大开,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使自己假期过的充实,我参加了学校“返家乡”活动,因为我所学专业是网络与新媒体,所以我去到了一家传媒公司,通过文案编写和拍摄助力乡村文旅相关视频来宣传自己的家乡。在公司,我的身份是一个工作者而不是学生,这使我压力倍增。但在我辛勤努力下,同事关系友好,也深得前辈关照,工作也步入正轨,向好向善发展。我的工作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但我敢于接受这种挑战。于是,我带着心中的问号,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也坚持完成了这个为期一周每天八个小时实践。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受益非浅,虽然实践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但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不仅了解了传媒行业的不易,也明白了为家乡代言的不易。虽然家乡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可是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它。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非遗文化,也知道了政府为发展家乡做出的努力。我从刚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可以独当一面,自己解决问题体会到了我们不应是象牙塔内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花朵。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更加全面的完善和发展自己,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服务社会,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当然,在本次活动取得丰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社会实践的总体认识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考虑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走向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只有与基层真正接触交流,我们才会知道,国家的政策取得了哪些骄人成绩,又有哪些问题尚待改进。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离开课堂亲自去体验,去接触,才能了解最新动态,更好地服务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