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1)丨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民族心,共铸中华魂”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7-29

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民族心、共铸中华魂团”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与六盘山纪念碑广场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民族心,共铸中华魂”社会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六盘山红军长征路线、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与六盘山纪念碑广场,一起交流学习,随后又登上了吟诗台参观,欣赏学习《清平乐 六盘山》,这次社会实践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成长机会。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将继续为传承和发展红色精神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过程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长征精神

宁夏六盘山长征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建设的红色教育基地,旨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来到了六盘山,本次参观活动将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长征历史,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曙光之山、胜利之山。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的红军小道全长2.5公里,通过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18个重大事件场景复原,为我们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小道上的每一处场景都有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们既能追寻先烈足迹,感受到长征的艰辛,又能通过一个个故事感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内涵。从山脚沿小道千回百转,在绿水青山中用脚步丈量长征征程,用心灵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接受一次心灵洗涤之旅,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首先我们来到了都河,即贡江,它在长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初期必须渡过的第一条大河,对于红军来说,都河的成功渡河是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步骤。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离中央苏区,于都河成为红军主力集结和渡河的地点。红军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夜间架设浮桥和进行摆渡,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了8万多人的渡河行动,从而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都河渡口不仅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也是红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红军在这里的成功渡河,不仅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标志着红军开始了北上抗日的伟大征程。都河渡口因此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念地,被誉为“长征第一渡”。

血战湘江

第二站到达了湘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这场战役是在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地区进行的,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的计划,也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艰难转折。

巧渡金沙江

接着我们来到金沙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发生在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这次战役中,红军利用夜间行动和佯攻战术,成功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依靠少量的船只从容过江,两天后敌人追兵才到达南岸,红军的这一行动大大增强了红军继续长征的信心和实力。

遵义会议

随后到达著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经验教训,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飞夺泸定桥

第五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次著名战役,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发起了对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的攻击。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地势险要,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沿着铁索桥冲锋,最终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红军的后续行动打开了通路。

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极高的战斗技巧,也是长征中的一个转折点,极大地提升了红军的士气和战斗力。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炸弹坑

紧接着到达炸弹坑,红军长征时,蒋介石采取围剿堵截战术,天上每天有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前堵后追,战斗异常惨烈,牺牲十分巨大在长征经过的每一块土地上,都酒下了红军将士的鲜血,留下了激烈战斗的痕迹。这枚未爆的炸弹,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国民党军飞机狂轰乱炸时的情景。

艰难草地行

沿路一步步前进到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穿越草地的艰难历程。这段经历发生在1935年8月,红军在北上途中必须穿越位于四川省北部的松潘草地,这是一片广袤而险恶的沼泽地带,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草地行军期间,红军面临着缺粮、缺衣、缺药、缺火等极端困难,加之沼泽泥潭、疾病、寒冷、饥饿和国民党军的追击,使得这一段行军成为了长征中最为艰苦和牺牲最大的阶段。

在穿越草地的过程中,红军不仅展现了极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也体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许多红军战士在这片草地上倒下,但他们的牺牲为红军主力的继续北上创造了条件,也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夺占腊子口

接着到达腊子口,它位于世肃迭部县,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堑之称,是中央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甘肃军阀鲁大昌部重兵扼守在此。1935年9月16日,红四团受命夺取腊子口。团长生开湘、政委杨成武率营、连干部察看地形,决定发挥红军夜战特长,采用正面强改与攀登悬崖哨壁迁回包抄的战术。迂回部队连夜攀登绝壁成功,居高临下向敌碉堡进攻;正面部队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拼杀,一举攻破了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陕甘的通道。

红军将台堡会师雕像

随后我们就看到了红军将台堡会师雕像。1935年11月,由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了万里转战,1936年7月与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并与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与朱德、刘伯承等共同努力下,张国焘被迫同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为兼应二、四方面军北上,已经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主力西征宁夏。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看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六盘山之巅

一路的攀登与学习,我们登上六盘山之巅,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但更令人动容的是那座矗立于山顶的纪念馆,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与周围雄伟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历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受。

步入纪念馆

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它们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特别是通过六盘山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艰难历程。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艰辛与荣耀,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历史。这些照片和文物的告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地区,是纪念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场所!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曾经的一切。

这张图片反应了当时回汉两族人民为了一个中国精诚团结、密切合作的画面!

即使只有落后的武器装备,也依然阻挡不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

纪念馆内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互动屏幕等,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精神和六盘山战役的细节。这些互动体验不仅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更让长征的故事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为整个体验增添了深度,他们不仅详细解释了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背景,还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参观者对长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长征纪念碑广场

登上六盘山封顶,参观完纪念馆,登上长征纪念碑广场,纪念碑上镶嵌着当年毛主席登临六盘山吟诵的一首词,遥想当年毛主席在这里豪情满怀,挥笔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一面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一面咏志抒怀,这首词艺术的再现了红军长征历经险阻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攀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人们在壮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以及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和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实践感悟

1实践团教师 李娟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的无穷力量和深远影响。走进红色历史遗址,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我不禁为他们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所震撼。在长征纪念馆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革命先辈们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这些历史遗迹和革命故事不仅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对教师自身进行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

2实践团队长 李童

六盘山长征红军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及长征胜利70周年而建立的。纪念馆不仅是一处革命遗址,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向世人传递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六盘山红军纪念馆,能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纪念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如红军战士的日记、革命时期的照片、红军用过的武器和装备等,这些展品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对个人品格的磨砺回望党史问初心,传承精神在进发,不论单家集夜话的烛光,青石嘴战役的枪声,还是将台堡红军大会师的欢腾,追寻红色记忆,将润物无声的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中。重温红色经典,让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照亮前行路。站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3实践团成员 王慧丽

通过此次在六盘山的实践之旅,宛如一场心灵的洗礼。青山绿水间,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瑰丽,那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潺潺的溪流,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沿着先辈们的足迹,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内涵。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实交织,传承与创新碰撞。此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意志的磨炼。它让我明白,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只要怀揣着信念与勇气,就能不断攀登,迈向新的高峰。六盘山之行,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激励我勇往直前。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

4实践团成员 杨思盈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有幸走进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那是一次震撼心灵、铭刻历史的旅程。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陈旧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在那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突破重重险阻,为我们开辟了今天的幸福道路。

此次六盘山之行,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5实践团成员 张向东

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深感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他们用血汗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中的坚定信念,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以红军战士为榜样,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生活技能,都要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将长征纪念馆的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6实践团成员 周伟博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登上六盘山,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的艰辛。那些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他们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最终成功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与红军战士们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虽然优越,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样不少。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最后,我要对自己说,要永远铭记长征精神,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灯塔。我要以红军战士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未来。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6: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