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个人简介
姓名:高娜
专业:教师教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班
实践简介
在今年的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我又返回了家乡所在的社区,吸取寒假实践的经验,使得我在这个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游刃有余。社区开办了“星星的课堂”暑托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与民族团结意识。
实践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我为孩子们开了两次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班会,主要以简洁明了的语句为同学们讲解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认识到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在班会课上,同学们也积极讨论了自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见解,同学们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前途,有希望。同时我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论是从PPT的内容制作、还是备讲,我感受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课的重要性,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随后组织了一次英雄故事分享会,讲述英雄故事,促进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教育、促进跨时代交流传递历史的智慧和经验。英雄故事分享会是一种极具教育意义和情感共鸣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还能在多层次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听到了同学们分享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消防员、是医生、是教师,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英雄”。同时我也为他们介绍了几位英雄。通过这次英雄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理解到,英雄并非天生,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往往是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也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勇敢,他们的事迹作为一种精神指引着大家。
随后开展了手工粘土课与手抄报绘画课。石榴,象征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心连心紧紧抱在一起,制作手工粘土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手工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同学们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感受石榴所包含的意义,通过讲解让同学们明白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与团结,构建起了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为维护国家统一提供了最坚实的民族基础,这也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凝聚力,确保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手抄报是一种教育和宣传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载体。不论是在手抄报的版面设计、色彩搭配、插图绘制等,同学们都发挥了天马行空的创造力。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各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和成就,促进民族团结。这也激发了同学们内心深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感受。
在社区与团委的合作下,带领同学们到吴忠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念馆参与参观,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知识的丰富之旅。在参观途中我们了解到建馆的初衷,以及馆内展览内容的详细介绍。通过馆内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卷、一个个故事,仿佛诉说着沧桑与辉煌,无一不讲述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由来。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变革与复兴,每一笔都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坚韧。在馆内我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骄傲自豪的神情,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此次参观纪念馆,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实践感悟
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还学会如何与人沟通,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如何承担责任,这些经历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未来。家乡环境和人们激发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也让我意识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这次暑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返家乡社会实践,我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这次也让我深刻理解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历史的使命,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荣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参与社会实践我不仅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意识,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责任感。
最后,“返家乡”社会实践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它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这激励着我在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也让我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激发了我对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思考。我相信,这些体会与感悟都将伴随我的一生,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