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活动

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21)丨艺术学院“铿锵铁军皖南红色团”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8-26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艺术学院“铿锵铁军皖南红色团”到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旧部、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宣纸博物馆、文化园的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查济是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的一个古村落,始建于西汉,有文字记载也有上千年了,是皖南最大、最古老的明清古村落。四面环山、三溪环流,古建筑源自明清时期,沿溪流两畔坐落着,村民们枕水而居,世代延续。提到泾县云岭,许多人并不熟悉,岁月随着时间流逝,但是另一个名字,可能为更多人知晓一新四军军部旧址。威名赫赫的叶挺在这里,项英在这里,周恩来在这里。在距离泾县云岭二十多公里的水西双塔森林公园,这里有着皖南事变纪念馆,记录着新四军的苦难的岁月,两座宋代的双塔,缅怀历史。这里见证了新四军的从弱小到壮大,这里有着中国人的记忆,也有这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针对查济当地红色资源,引领大家在安徽省宣城市桃花潭镇查济村进行大学生下乡活动。

我们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旧部、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宣纸博物馆、文化园等地。并在当地村庄进行了七天的志愿工作,最后结合所看所学进行了墙绘创作。


为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特色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小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当地的情况,结合社会事实进行了相关墙绘创作。最后,此次皖南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团队成员在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更加坚定了信仰和使命。铿锵铁军的精神将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发光发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红色主题研学”

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我们将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青年红色之旅的队伍抵达泾县,这里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团队成员怀揣着敬仰之情,走进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纪念馆内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展示了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屡建奇功的辉煌事迹。这些珍贵的资料让团队成员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新四军在皖南的光辉历程。

在参观叶挺雕像、叶挺住所、军部会议室等地时,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新四军报国为民的担当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每一处旧址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团队成员用影像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将铁军精神传承下去。

传承非遗

宣纸,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匠心精神。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演变,宣纸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书画艺术领域中的瑰宝。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宣纸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湛,从选材到成品,需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

我们到达了中国宣纸文化园,切身处地的看到了宣纸的制作过程,看到一步步繁杂的工序,可想而知在遥远的古代中华先辈是经历了多少次试错才创造出传承至今的宣纸。非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片图片图片

实践感悟

图片图片图片

1

图片

实践团教师 王松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银川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结合学院青年学子专业特长,助力查济村建设"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是一次文化兴农的积极探索,"美丽乡村 多彩画卷"和美乡村建设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结合我院环境艺术的学生专业特色,以乡村整体风貌设计、景观设计、乡村特色标识产品设计、乡村墙面绘制等形式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的文化氛围和形象,查济村建设。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的全体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基层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和责任。作为实践团队指导和带队老师,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我看到了我院青年学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次深刻领会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伟大举措。在未来的工作中,我继续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引领我院师生持续关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带领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锻炼,培养立足基层、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锻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深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祖国乡村振兴事业中,助力和美乡村的发展。

2

图片

实践团教师 余梦婷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本人有幸担任本次三下乡墙绘活动的带队老师。活动期间,我们团队深入桃花潭镇查济村,以墙绘为载体,旨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同学们巧妙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画中。碧水环绕的村庄、郁郁葱葱的林木、丰收季节的喜悦,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这些画面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艺术再现,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颂歌。本次活动的墙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每一抹色彩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激励着每个人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在墙绘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不畏艰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查济村的村容村貌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及村干部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教育。学生们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技能,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

3

图片

实践团组长 罗雅雯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遗产,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如今的我们身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更不能忘记祖辈先人留下的足迹与印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时代重任,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让红色文化因继承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这次的"追寻红色足迹"的研学活动,选取了"烈士陵园"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地点,开启校外实践的别样"课堂"。烈士陵园作为历史的见证,向我们展示了无数英勇烈士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英雄形象。激发我们内心的爱国热情。

红色基地让我意识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和珍贵,在了解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也感受到了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付出的巨大牺牲。它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宝库。它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我们才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以红色文化为鞭策,以先烈们的精神为标杆,以辽宁红色基地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要认真学习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髓,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4

图片

实践团成员 王艺婷

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参与者,亲身体验了活动的全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活动中的展览让我了解到,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我更加理解了红色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精神等元素。

在活动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更加坚定了我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回顾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红色文化不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我相信,只有深人了解和尊重我们的红色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总之,这次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我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我期待末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来。

5

图片

 实践团成员  金群超

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确实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心灵之旅。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走出熟悉的城市环境,深入乡村的田野与农户之中,更在多个层面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迪。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走出熟悉的城市环境,深入乡村的田野与农户之中,更在多个层面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迪。首先,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自我挑战与提升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创造力,如何在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经历无疑会增强我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社会的现状和需求。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乡村的存在和发展。而“三下乡”实践活动则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乡村的生活,感受乡村的淳朴与美好。再者,从情感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在乡村的日子里,我可能会被村民们的淳朴善良所感动,被他们的勤劳坚韧所震撼。我会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支持乡村的发展,为乡村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三下乡”实践活动还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乡村,我会接触到许多与城市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这些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和体验,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共存。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会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也会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6

图片

实践团成员 薛梓涵

在这次参与红色地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洗礼。踏入红色地区,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那些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墙壁,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场景。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中,他们以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眼中闪烁着自豪和敬意。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言语中,更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他们勤劳、善良、坚韧,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家乡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红色精神有了如诗如画般深刻且绚烂的理解。红色精神它绝非只是尘封在岁月长河中的一段段遥远记忆,而是宛如璀璨星辰般永恒闪耀的强大力量,如激昂澎湃的战歌,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漫漫征途中奋勇向前、披荆斩棘。它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坚定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告诫我们要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和炽热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中国梦而不懈拼搏、奋力冲刺。红色精神又似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对先辈们的英勇付出充满无尽的感恩与崇敬,在红色地区的社会实践,犹如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让我满载而归。我收获了一份深深的感动。看着烈士们的遗物,听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血与泪、爱与恨、坚守与牺牲,让我对“英雄”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红色地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感染着我,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一切。这次红色地区的社会实践,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它给予我的收获将伴随我一生,激励我不断前行。

7

图片

实践团成员 黎杨

在夏日的晨光中,我们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目的地是那片远离尘嚣、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法宣纸制作村安徽查济。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与坚守。一踏入村落,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青石板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木屋,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风干的树皮,那是制作宣纸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味道。

我们来到了中国宣纸博物馆。这里,是古法宣纸诞生的地方,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老艺人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宣纸的制作流程,从选材、浸泡、剥皮、晾晒、切碎、蒸煮、打浆、捞纸、烘干到裁剪,每一步都需精细操作,不容丝毫马虎。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捞纸”这一环节。只见工匠们两人一组,一人手持特制的竹帘,另一人则缓缓将纸浆倒入池中,轻轻摇晃,纸浆便均匀附着在竹帘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纸膜。随后,他们迅速而稳健地将竹帘从池中提起,水珠滴落,留下一张洁白如玉的宣纸雏形。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高的技巧与默契,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在随后的参观中,我们还了解了宣纸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文房四宅”之一,宣纸以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从古至今,无数经典书画作品都依托于宣纸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中华民族宅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古法宣纸制作之旅,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伟大与传承的重要性。

8

图片

 实践团成员 苗一蕊

在这个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三下乡”实践,我深有体会,这是一次足矣让我铭记于心的经历,这次的三下乡让我对世界这本书我有幸又阅读了一页。

这个三下乡活动我们团队去了山青水秀的安徽,不仅看见了很多美景更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我们去看中国宣纸博物馆让我对宣纸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宣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过程之复杂、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还有幸去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与叶挺将军的雕像,我看到不仅仅是纪念馆更是家国历史的沉淀与荣光,它是让我们铭记历史也是告诉我们先辈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像新四军纪念馆那句话“我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这次“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让我找到精神上的财富,我不仅明白了作为青年的责任,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与智慧,更明白了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