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传媒学院“红旗飘扬”团队走访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华东攻济打援作战指挥部的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加深我们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团队成员共五位队员及一名指导老师,于2024年8月1日至2024年8月7日开展为期7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一系列丰富活动。其中包括,历史回顾与讲解,听取关于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的详细讲解。此外,我们小队实地走访指挥地旧址,包括院落、房屋、展室等区域,近距离观察并感受当时的战斗环境和氛围。进行社会关爱,与老人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帮助老人完成日常家务劳动,并且进行农事体验,在作物成熟时参与采摘和收获工作。
实践过程
“情暖乡村,手护家园—助力慰问清扫活动”
8月1日,我们小组7人到达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华东攻济打援作战指挥部会和,并对未来几天做出具体规划。
8月2日,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我们深入乡村走进了村民的家中,到达一位老奶奶的家里,我们帮助她清扫房屋,随后我们表明了来意并与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了解了他们的日常活动以及当时济南战役的一些情况,他与我们谈到了当时在这场战役当中遭受的损失以及失去的亲人和朋友他们非常的难过,我们也为之伤痛。她谈到这场战役他们都深入人心,家中墙中写着幸福团圆,这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我们非常有感触。
"走进历史田野:
玉米地里的济南战役记忆之旅"
8月3日上午,村长带领我们去了一片土地,村长给我们的讲解了这片玉米地和济南战役中的特殊联系,我们才恍然大悟。济南战役中,有战士曾在这片玉米地里穿梭以躲避敌人的攻击,这显示了玉米地在战争中的特殊作用。在这之后,村长教我们如何去折玉米,如何去种玉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体验了一下。村长说,我们在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的玉米地劳作,让我们贴近历史土地,感受当年烽火岁月。这种亲身体验,虽不直接揭示战役细节,却能在心灵上激发对历史的敬畏与理解,增进对我们济南战役背景及影响的感性认知。
"探秘历史荣光:
华东野战军指挥纪念馆之旅"
8月4日,我们去到了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济南战役的激烈战斗过程。我们了解到攻城作战的详细经过、关键战役的转折点以及最终的胜利成果。在纪念馆中,我们通过观看英雄事迹展览、聆听讲解员讲解等方式,感受到抗战精神的伟大力量。济南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红色传承,红色小学支教记"
8月5日,我们去到了大伯集村的红色教育小学做当地的支教活动,这所乡村小学条件简陋,但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也成为了我支教的动力源泉,在我们自我介绍完毕之后,我们围绕着“红色文化”这一主题开设了课程以及活动,我们把在纪念馆的照片给孩子们一一讲解并由此讲述了革命先烈们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那段峥嵘历史,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对革命先烈们的致敬,随后开展活动,让孩子们画出他们认为的祖国和革命先烈,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内心真挚的情感,在支教的这段过程当中,我们收获颇丰,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穿越时空的对话:指挥部展馆参观记"
8月6日,我们去到了攻济打援指挥部展厅进行参观,展厅还原了当时指挥作战用的沙盘,让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当时整个战场的局势以及我军战士是怎么运用团队协作来将敌人所击溃,在逛展厅过程中,我看到了此战的指挥官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深受触动,他对战场的及时把控让我们对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看到一件件展馆排列的历史文物以及详细的资料时,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知道了胜利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持书仗剑耀中华。
"心灵触动与精神洗礼的下三乡之行"
8月7日,下三乡活动完美结束,这次下三乡,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精神的洗礼。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一步脚印都承载着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让人深切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激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更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队活动中的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让人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感恩与珍惜成为心中最深的感悟,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彭进钰
参与“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作为指导教师,我深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教育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见证者与引路人。在校园里,我们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理论的探讨,而“三下乡”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宝贵机会。在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学生们被革命先烈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们开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此外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继续秉承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队长 张欣宇
在这个充满意义与挑战的“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团队的队长,我经历了从筹备到执行,再到总结反思的全过程,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成长。我深刻体会到了领导力的重量与责任。这种责任感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领导者的担当与使命。我深刻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通过深入乡村、缅怀先烈,我们团队成员的爱国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升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与不易,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念,“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我深感荣幸和自豪能够参与其中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实践团成员 孙飞腾
参与这次“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经历。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不仅亲身体验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更在心灵的深处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收获了成长与感悟。这次活动让我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等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 林娜
大伯集村,这座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的古老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因其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熠熠生辉。探访大伯集村,感怀华东攻济打援光辉岁月,红色精神熠熠生辉。三下乡活动,不仅传递了知识与温暖,更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深深扎根。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 张杰
本次我们三下乡活动,我们首先参观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也承载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热血和激情。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慰问村里老人:体验生活的真谛
在村子里,我们走访了一些老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生活。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去地里摘玉米: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田间地头,我们亲身体验了农民的劳动。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依然热情高涨,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贴近自然、体验劳动乐趣的好机会。通过亲手摘取玉米,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和付出,也更加珍惜粮食。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了团队配合的快乐和协作能力,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路上继续前行。
最后,我想说,三下乡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它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我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团成员 陈昱良
参与“三下乡”活动,我深受触动。乡村的宁静与村民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革命遗址的参观,则让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意识到,爱国主义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是行动上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坚定了我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