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活动

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18)丨教师教育学院“黄河守望者·固吴智行”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8-2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教师教育学院“黄河守望者·固吴智行”团队走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进行理论宣讲开展的一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我们团队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为起点,以“红途印记·初心使命之旅”为主题开展的一次红色主题教育行动,同时,为更好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团队在参观完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后便前往吴忠市牛家坊村与解放社区,团队成员在这里访农户、看村貌、做交流,通过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理论微宣讲等形式,深入社区基层进行学习体验。

实践过程

攀登六盘山高峰,体悟长征精神

7月19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位于宁夏固原市的六盘山,开启红途印记的初心使命之旅。伴随着阵阵红歌,团队所有成员徒步体验了2.5公里的红军小道,沿途的18个微缩景观——从“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到“遵义会议”“攻占娄山关”……小道黑石板上的精彩描述和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动地再现了长征的18个重要历史场景,我们近距离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一同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深入体悟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随后我们登上山顶,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展厅内,上百件红军长征中的遗物、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再现了红军长征三次经过六盘山时的斗争历史以及六盘山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激情解说,从一双双磨损的草鞋、斑驳的枪支弹药中,感受长征的伟大历程,体悟红军长征的真正含义。最后,我们六盘山高峰上吟诵《清平乐·六盘山》,并进行了长征精神主题的内容宣讲。

深入基层宣讲走访,铸牢新时代信仰之基

7月20日至21日,我们走进了宁夏吴忠市牛家坊村开始了走访宣讲活动。经牛家坊村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协助,团队成员采用朗诵、PPT宣讲、趣味问答等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主题宣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顺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至群众身边。

此外,团队成员还采用入户宣讲的形式,根据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宣讲,增强了理论宣讲的时效性。

追溯农耕记忆,守护乡土文化

为达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我们还前往了吴忠市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老黄牛展品”“四齿叉”和“牛栅板”等展览。

该博物馆所有展品的陈列,不仅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最经典的体现和传承,也是曾经牛家坊村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个见证和缩影。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也成为了当地传承乡村文脉、促进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随着讲解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了解乡土故事的同时意识到赓续农耕文明的重要意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之行为契机,努力提升专业知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凝聚爱心扶幼助老,展青春担当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2024年7月22-7月23日,我们团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携带物资来到了吴忠市解放村,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入户走访,了解村中情况后深入村民家中,为贫困老人和儿童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青年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

团队成员从初入老人家中的拘谨到主动询问,不仅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知晓了他们的难处,更是拉近了自己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为后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还为老人送去了慰问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让老人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你们能来我就很高兴了……”这是多数老人留给我们所有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童心敬老,温暖相伴”。在前期走访村民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村中的小朋友并不是很多,故依旧采取入户的形式深入到儿童家中。在小朋友家中,团队成员通过游戏、辅导课业,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同时,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赠送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以及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关心他们的成长,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乡村老人和儿童真挚笑容的背后,是对陪伴的向往,更是对社会关爱的渴望。我们为老人与儿童送去物质帮助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于我们而言,不仅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也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力量的具体表现,是爱心的传递,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我们愿携手同行,用爱心和行动,为乡村的明天描绘出更加美好的画卷。团队所有成员表示,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家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寻访红色六盘、体悟长征精神,还实现了首次进村入户宣传走访,一定程度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牛家坊村、解放村的群众生活中,增强了群众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同时,也让我们真正意识到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更应深入基层,走入乡村,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社会,继而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倪雪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继而使大学生真正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让其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特此,2024年7月下旬,我所指导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两个城市顺利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从前期的团队申报到社会实践开展前的各项准备,再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不仅让我见证了同学们完成社会实践时的精彩表现,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此次实践中主动学真知、悟真谛,用心体悟中国国情;并将所思所想化为行动,以所学所得服务基层。

此次社会实践,于我,与同学们,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同学们而言,这是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他们一同经历了红色初心的长征使命之旅,一同肩负起红色理论宣讲的光荣使命,更是一同将温暖转化为行动传递浓厚温情……于我而言,是第一次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当中,让我深切意识到社会实践就是一场生动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政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尝试,在此我希望更多的同学们能主动走入田野、走进群众生活,在实践中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队长 肖子豪

时光荏苒,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忙碌与充实中落下帷幕。作为队长,我有幸带领一群热心的小伙伴们深入农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政策,关爱老人儿童。这段旅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农村的变迁,更让我在实践中成长。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以宣讲二十大精神为核心任务,通过举办座谈会、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的过程中,每当看到村民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的场景,我都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宣讲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大精神的种子在村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这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同时,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农村的老人和儿童,开展了系列关爱活动——慰问老人、与儿童一起游戏、学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和纯真。

于我而言,本次实践活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青春的奉献。此次活动让我在宣讲二十大精神、关爱老人儿童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这虽是一次宣讲和关爱之旅,更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也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韧。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我继续成长。今后,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实践团成员 李莹莹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的淳朴与美好。与村民们的接触,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欢迎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们倾听他们过去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他们的笑容和感激让我明白,关爱老人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陪伴。而在与儿童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纯真和快乐让我们更加坚信,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同时,我了解到了许多乡村的故事和文化,这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这片土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我想说: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或任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历程。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机会,让我更加坚定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贡献青春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 蓝昊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有幸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我们不仅进行了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演讲,还参观了当地的农耕博物馆。这段旅程,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党的伟大事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首先,此次宣讲活动让我对党的伟大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准备演讲材料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当我站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话语传达这些理念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其次,参观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从古至今的文物遗迹,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也让我为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

此次活动,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演讲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公众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些不足,都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次“三下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它让我在感悟历史、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我将珍惜这次经历,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实践团成员 何川

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暑假,我有幸参与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段深入农村、贴近民生的旅程,让我对“责任”与“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不仅见证了乡村的宁静与质朴,更在关怀农村留守老人与关爱贫困儿童的行动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

走进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孤独而坚韧的身影——留守老人们。他们或坐在门槛上,静静地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对子女的思念与期盼;或在田间地头,用勤劳的双手继续耕耘着这片养育了无数代人的土地。我们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久违的欢笑与温暖。同时,我们也向老人们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他们了解到国家的发展成就与未来规划,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那一刻,我看到了老人们眼中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贫困儿童时,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怜爱与责任。我们为他们带去了精心挑选的零食和文具,希望能在这小小的物质帮助之外,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鼓励。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这份坚强与勇敢,让我们深感敬佩,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的决心。

“三下乡”活动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的却是永恒的记忆与深刻的感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这份初心与使命,让爱与希望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实践团成员 董家雄

参加三下乡活动,对身为银川科技学院学生的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的实践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教育和心灵洗礼。吴忠和固原,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吴忠,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城市,是回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我们在这里品尝了地道的吴忠美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切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吴忠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中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探索欲望。

固原,位于六盘山脚下,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我们在固原的山间田野间徒步体验长征的不易,也欣赏了六盘山的雄伟,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让我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切领悟到长征精神的内在意义。

在这两个城市,我们走访的多个乡村,不仅使我们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更是看到了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整齐的村居环境、充满活力的乡村产业。与当地农民的深入交流,既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看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也使我了解到了国家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如农民收入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等。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我对国家的发展战略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7: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