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心底珍藏、难以割舍的港湾。
乡村振兴,匹夫有责,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理当紧跟时代步伐,
倾己所能,强我桑梓。
为扎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重要论述,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真切体悟在党的引领下,往昔五年与新时代十年收获的辉煌硕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里,以点滴行动诠释青春担当,银科学子踊跃投身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担当 热忱 团结 奋进”成为青春底色,化作家乡的“筑梦人” 。
姓名:丁梅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7班
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文萃社区
实践感悟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起初被分到文萃社区时我并不知道具体的工作内容,直到了解到志愿者们要担任小老师为同学们上好爱心课堂时,角色的转换让我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刚到社区,我便接到了一项任务——为孩子们上一堂普法教育课。为了确保课程生动有趣,我精心准备了课件,融入了动画演示、互动问答。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看着他们能够用所学的内容保护自己时我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后来和其他志愿者合作上制作中国结这堂课中我更加能体会到孩子们特别的动手能力。在日常为他们辅导作业时,我以为我能够游刃有余却也会遇到一些反应不过来的问题,让我也认识到了现在教材的变化。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这次的“返家乡” 活动也让我深刻领会到在奉献中收获的意义。
姓名:马盈盈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5班
地点:西吉汽车站站内
实践感悟
能够参与本次“春运暖冬行动”我非常高兴。“春运暖冬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帮乘客搬运行李,帮助乘客在自助机购票,协助工作人员检票,帮助乘客解决疑难问题。“春运暖冬行动”是我大学寒假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走出校园,接触到不同的人,看到了社会的多样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我呼吁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在志愿服务中挥洒青春汗水,用爱传递温暖,共同创造一个更有温度的社会!
姓名:石银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八班
地点:吴忠市红寺堡区光彩村
实践感悟
刚开始走家串户宣传时,经常碰钉子。记得敲开刘叔家大门,他直接说:“学生娃娃懂什么?”我没急着递宣传册,而是用方言慢慢给他说:“您看村东头老陈家,去年娶媳妇欠了20万债,现在两口子天天为还钱吵架......”这样实实在在的例子,让越来越多的乡亲愿意打开话匣子。
在我们红寺堡的宣讲比赛上,我把走访时记录的七个真实故事串成演讲。说到马家姑娘因为彩礼太高差点退婚时,台下好多阿姨掉眼泪。辩论赛遇到“传统不能丢”的观点,我就拿出本村近五年因彩礼纠纷闹到村委会的数据——这些沾着泥土味的材料,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 没想到这些朴实的走访记录,不仅让我拿到了奖,还上了家乡新闻。更惊喜的是,现在村里有人家办喜事,会主动来找我商量怎么既保留礼节又不铺张。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改变不是硬碰硬,而是要把政策文件里的字,变成家家户户灶台上能唠的嗑。作为大学生,我们最有价值的就是用新眼光发现老问题,用接地气的方式找到新解法。
姓名:杨茜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15班
地点:贺兰县县医院
实践感悟
在本次“返家乡”实践活动中,我去到了贺兰县县医院的放射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登记病人带来的检查单,指导病人进入准确的科室,带领病人到室外准确的检查设备旁。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有神情紧张、满心焦虑的老人,他们因对未知的担忧,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着不安;也有年幼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设备,哭闹不止,怎么都不肯配合。这些场景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总是用温和且耐心的语言,一点点安抚患者的情绪。我会详细地向他们解释检查流程,事无巨细地说明注意事项,只为了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放射科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科室,其检查结果在患者的后续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张看似普通的小小影像片子,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关乎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的重要信息。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的严肃性,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影响。
本次实践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辛苦与无奈,也让我深刻体会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在这个繁复的社会当中,大家要相互理解,才能更好的去生存。
姓名: 闫宏宇
学院: 人文学院
班级: 7班
地点: 文北社区
实践感悟
在实践活动期间,我深入家乡基层,参与了学业辅导、社区服务等工作。这些经历让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同时通过与家乡群众的深入交流,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他们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诚期待的眼神,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将把这段宝贵的经历铭记在心,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共同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贡献青春力量。
姓名:杨月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10班
地点:宁夏灵武市教育体育局
实践感悟
在这个充实的寒假里,我以政务实习生的身份走进灵武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在文件流转的轨迹中触摸行政工作的脉搏。初次接触公文处理时,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类文件总有些手忙脚乱,但在前辈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文件分类、登记台账、呈送批阅的标准流程。当看到领导签批后的文件通过我的手准确流转到各科室时,真切感受到行政工作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突如其来的暴雪成为最生动的实践课堂。零下十几度的清晨,我与同事们扛着铁锹走上街头,冰碴裹挟着寒风钻进衣领,但此起彼伏的铲雪声与来往市民的道谢声交织成冬日最温暖的乐章。市政大楼前的积雪清除后,望着老人孩子安全通行的身影,我读懂了"为人民服务"最质朴的注脚。
从文件室到风雪街头的角色转换间,我逐渐理解基层工作既要讲究程序规范,更要保持服务温度。这份经历让我褪去学生的青涩,在躬身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更坚定了未来投身公共服务的志向。这个冬天,我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添了块砖,而家乡给予我的成长,将成为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行囊。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