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银川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9)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青春筑梦沃野”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20

前言

我校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同学们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书写奉献篇章,在实践中领悟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养,收获宝贵经验与成长。为全面展示本次实践成果,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公益实践,。该专栏将全方位呈现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从支教课堂的耐心教导,到乡村调研的深入探索;从社区服务的暖心帮助,到文化传承活动的积极投入,记录着银科青年的热情与付出。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青春筑梦沃野团”到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整体介绍

01

参与实践的方式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银川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团队以“青春筑梦沃野:大学生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主题,师生主动报名参与,在指导老师姜婷的带领下,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开展实践活动。

02

活动内容

  实践团队的岗位工作丰富多样,涵盖多个领域。在农业生产方面,参与农作物采摘,如人参果、小番茄、芦笋、青椒等,还分组负责2户困难农户的日常农务;在电商助销领域,进行直播带货,协助农户开通线上店铺并负责运营相关工作;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乡村文化挖掘,收集民俗故事、拍摄短视频,同时为当地儿童开设课堂、组织绘画活动等。

03

实践累计时间

  活动于2025年7月5日开始,7月11日结束,累计实践时间为7天。

二、社会实践具体工作

  为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校地实践融合,7月5日,银川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前往同心县下马关镇,开展以“青春筑梦沃野大学生‘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产业调研、劳动体验、文化帮扶等形式,深入乡村一线,书写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01

产业调研与学习

  实践团首站来到同心县下马关镇指挥部,负责人杨学明详细介绍镇域产业规划。围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与电商融合等内容展开讲解,从温棚产业的发展历程,到芦笋加工厂的运营模式,师生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深入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的“下马关路径”。在团队成员的提问下,负责人讲出一些问题,如线上销售效果差,当地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具有小农意识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电商培训,如教农户短视频制作用案例、座谈等转变农户观念,摆脱小农意识 。银川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马媛感慨:“这些实践案例,让课本里的‘乡村兴’概念变得鲜活可触,是最生动的产业课堂。”

02

农业生产劳动体验

  7月6日师生走进温棚基地。在辣椒种植区,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师生们穿梭其间,体验农民日复一日的辛劳;小番茄种植区里,圆润饱满的果实色泽诱人,大家观察生长形态、记录种植要点,为后续助力农产品推广积累素材。

  7月7日实践团走进芦笋种植田,手握工具,在农户指导下学习割芦笋,感受农事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随后,师生前往芦笋加工车间,实践分拣、加工全流程,了解从田间鲜笋到市场产品的“蜕变”过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王荡荡与加工厂技术人员交流保鲜工艺、产品研发建议,用所学助力产业升级。

03

电商助销实践

  7月8日,实践团来到三山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启动“乡村主播养成计划”。大家手脚麻利地在特意布置的室内直播间里忙活起来:调试镜头角度、测试收音设备、整理待播的农产品,为次日的直播带货做最后冲刺筹备。小小的直播间里,设备架设妥当的那一刻,仿佛一座连接乡村好物与外界市场的“云端桥梁”已悄然搭起,满是对丰收与希望的期待。

  7月9日实践团前往三山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总支副书记刘向富向他们介绍绿豆、黑豆、苦荞等农产品,师生化身“乡村主播”,在特意布置的室内直播间架起设备,向网友推介下马关镇的特色农作物。计算机人工智能学院学生马家祥凭借生动讲解,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助力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用青春创意为乡村产业“带货”。

04

文化教育活动

  7月10日在田园村村部文化活动中心,实践团为小朋友们带来“文化大餐”。擅长美术的学生带领孩子们绘就多彩世界,教画乡村风景、红色故事主题画作,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艺术与理想的种子;手工课堂上,折纸、画画创作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笑声不断,锻炼动手能力。

  捐赠图书环节,师生们带盖法律知识科普、文学、红色故事等各类书籍,其中不乏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与风采的读物,为乡村孩子打造 “流动小书房”,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温暖。

  夜幕降临时,“星空故事会”温馨开启,师生与小朋友及村民,唱歌跳舞传递欢乐,讲述红色故事与各民族同心奋斗的历程,在欢声笑语中传承信仰与团结的力量。活动特别融入红色知识与民族常识小问答,以趣味互动激发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让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乡村幼苗心中扎根,助力他们从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让村民们感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意。

  7月11日,开启乡村记忆短视频拍摄,以农户家园,乡间田野为景,定格乡土情怀。整理实践期间的调研数据、影像素材,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珍贵回忆,有序返程,让这段助力乡村的实践,成为继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起点 。

  此次下“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银川科技学院 “行走的思政课”又一生动实践。师生们以产业为笔、文化为墨、劳动为色,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绘就青春担当。后续,实践团将整理调研成果,为下马关镇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提供青春智慧,持续探索“校地协同 实践育人”新路径,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光彩。

三、社会实践的收获

01

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加深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下马关镇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让课本里的“乡村兴”概念变得鲜活可触。如学生马媛所说,这些实践案例是最生动的产业课堂,使大家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意义。

02

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在农业生产方面,团队成员掌握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技巧。在电商领域,学习了直播带货的技巧、线上店铺的运营知识,包括拼多多店铺入驻审核要点、抖音直播流量算法逻辑等,还掌握了农产品差异化包装设计和直播话术场景化构建等技能。

03

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凸显

  团队收集整理的民俗故事,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贡献了力量。为当地儿童开展的课堂和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捐赠的图书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学习资源,“星空故事会”则在欢乐中传承了信仰与团结的力量,助力孩子们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4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如田间劳作时的分组协作、直播带货时的配合等,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实践存在的不足

  1.了解孩子需求不够细

  本次实践活动仅持续7天,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一些深入的调研和项目推进来说不够充足,如对当地特色产业的研究还可以更深入,与农户的沟通交流也可进一步加强。

  2.电商助销实操受限,效果难达预期

  在直播人员讲解他们实践中开展直播带货等电商助销时,遭遇资质与规则多重阻碍。如农户无运营资格证书,按照平台规范,农产品无法通过小黄车正规上架销售。受此限制,实践团无法直接开展带货转化,只能围绕当地农作物,从种植故事、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烹饪用法等方面进行讲解,以内容吸引流量、传递价值。

  3.文化挖掘不够深入

  在乡村文化挖掘工作中,实践团面临民俗故事收集难的困境。由于缺乏这些承载乡村历史与传统的文化素材,对当地乡村文化的挖掘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触及文化内核,无论是对独特民俗传统的梳理,还是对乡村文化价值的提炼,都不够全面和深入,难以形成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文化成果助力乡村发展。

  4.大学生助力乡村电商发展行动路径

  开展电商培训,凭知识优势教农户直播话术、短视频制作,提升销售力。转变农户观念,用案例视频、小型座谈等形式,助农户了解电商潜力,破除小农意识,强化合作共赢思维。

五、思考和建议

01

延长实践时间,深化实践内容

  建议今后适当延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团队有更充足的时间深入乡村,开展更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实践工作,与当地建立更长期的合作关系,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02

加强电商技能培训

  协助农户梳理资质办理流程,对接平台争取助农绿色通道;优化内容引导,在讲解中嵌入线下订购方式,如社群、合作社联系方式,打通销售链路。

03

  加大文化挖掘力度

  组织专门的力量,深入挖掘当地的乡村文化,包括民俗故事、传统技艺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如举办文化展览、制作系列短视频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校地协同

  学校应与下马关镇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探索“校地协同 实践育人”新路径,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1 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