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书写奉献篇章,在实践中领悟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养,收获宝贵经验与成长。为全面展示本次实践成果,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栏。该专栏将全方位呈现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从支教课堂的耐心教导,到乡村调研的深入探索;从社区服务的暖心帮助,到文化传承活动的积极投入,记录着银科青年的热情与付出。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艺术学院“石榴花开艺术服务团”到银川市西夏区机床厂社区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整体介绍
01
参与实践的方式与动员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银川科技学院师生团队精心组织策划,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区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活动前期,学校通过校内老师宣传、团队招募、项目策划等方式,广泛动员银川科技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最终,一支由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团队成立,团队成员涵盖了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确保了活动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02
实践岗位与工作分配
实践团队根据活动内容开展了多个岗位,包括绘画指导、微党课讲授、剪纸艺术传承、墙绘创作等。每位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了相应的岗位工作,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绘画指导岗位负责“共绘民族同心圆”绘画课堂的组织与教学;微党课讲授岗位负责红色微党课的策划与讲授;剪纸艺术传承岗位则负责“剪纸非遗承古今,同心共筑民族情”主题活动的实施;墙绘创作岗位则承担了“手印聚成林 童心筑暖阳”民族团结主题墙绘的创作任务。
03
实践累计时间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自7月4日开始,7月10日活动各项任务圆满结束,累计实践时间为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实践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各项活动中,确保了每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社会实践具体工作
01
“共绘民族同心圆”绘画课堂
绘画课堂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首个环节,旨在通过美育浸润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活动第一日,团队成员首先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历史展示区等场所,深入了解了社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团结建设成果。随后,绘画课堂正式开课,成员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了民族服饰的文化,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绘画作品。课堂上,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民族团结愿景。曹艺馨小朋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也反映了绘画课堂的教育成效。
0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微党课
红色微党课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又一重要环节。团队成员精心策划了党课内容,通过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放铸牢中华民族教育短片、互动问答等形式,为社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党课现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互动问答,表现出对民族团结和党史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这堂微党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深刻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03
“剪纸非遗承古今,同心共筑民族情”
主题剪纸活动
剪纸活动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特色之一,旨在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加深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准备了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巧手剪出各种传统花纹样式,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剪纸技艺,更在传统技艺中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04
“手印聚成林 童心筑暖阳”民族团结
主题墙绘创作
墙绘创作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压轴大戏。实践团队在社区墙面绘制了一幅象征民族团结的大树,树叶则由社区孩子们的手印构成。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亲手按压彩色手印,共同完成了这幅寓意深远的墙绘作品。绚丽多彩的画面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成为传播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窗口。
三、社会实践的收获
01
学生方面的收获
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而言,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实地调研、方案优化、教学指导等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更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民族团结和社区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02
社区方面的收获
对于机床厂社区而言,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社区内部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绘画课堂、剪纸活动、墙绘创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居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红色微党课的开展也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思政教育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实践存在的不足
尽管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活动时间相对较短,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三是活动经费和资源有限,部分材料和设备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未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加以改进和优化。
五、思考和建议
01
深化实践内容,丰富活动形式
在未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实践内容,丰富活动形式。除了现有的绘画课堂、剪纸活动、墙绘创作和红色微党课外,还可以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文艺汇演、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文化创造力。
02
加强宣传动员,提高居民参与度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知晓度,我们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可以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居民关注和参与。同时,还可以与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合作,共同策划和组织活动,形成工作合力。
03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社会实践工作的持续发展,我们应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计划之中,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社会实践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和实践“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的育人模式和发展路径。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