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校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同学们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书写奉献篇章,在实践中领悟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养,收获宝贵经验与成长。为全面展示本次实践成果,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公益实践,该专栏将全方位呈现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从支教课堂的耐心教导,到乡村调研的深入探索;从社区服务的暖心帮助,到文化传承活动的积极投入,记录着银科青年的热情与付出。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韶光映红传承营团”到固原市六盘山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8日在将台堡关于“传承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重要指示,我们组建了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实践团队,循总书记足迹奔赴固原,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
团队登六盘山、诵《清平乐》,先后走进青石嘴战斗纪念碑、彭阳小岔沟与乔家渠毛泽东宿营地旧址、将台堡会师纪念园、单家集、红崖老巷子、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八处红色地标,通过“红色记忆访谈”对话老红军、烈属和党史专家,采集口述史与珍贵文物故事;在震湖乡蒙集村开设“红色课堂”,以故事宣讲、知识闯关、红色微电影等互动形式播撒信仰种子,期间,全体队员在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以铿锵誓言砥砺初心使命,誓把长征精神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二、实践过程
在活动启动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我们研读了大量党史资料,深入了解长征精神内涵和红色文化价值。同时,精心规划了四天三夜的行程,准备了访谈提纲和物资用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此外,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争取到了支持与指导。
在追寻长征精神的旅程中,我们来到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纪念碑每一处设计都饱含深意:19.35米的高度、10米的翼高、7米的碑铭高度,象征着1935年10月7日的战斗日期。老书记指着山坳里的路径,动情地讲述红军战士们脚底磨出的血泡,以及他们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的无畏精神。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三大队用钳形包围战术将敌人牢牢锁死的震撼场景。
彭阳小岔沟与乔家渠毛泽东宿营地旧址,见证了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的重要停留。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主席运筹帷幄的身影,感受到了长征途中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
随后,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在纪念碑前,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对先辈们的崇高敬意。
在单家集,村书记带我们参观了小展馆,讲述了红军三过单家集的历史。从最初的村民对红军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完全信任,回汉民族亲如一家的旗帜在这里高高飘扬。当年,一位妇女为一位脚部受伤的小战士戳破水泡并纳新鞋,如今,当地集市的商品成功流向国外,这正是长征精神激励下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六盘人家·红崖老巷子,见证了1935年红25军长征途经此地的历史。我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先遣团团部遗址,站在革命先辈们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深刻感受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站在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上,我们齐声背诵《清平乐·六盘山》,感受着当年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魄。纪念馆内丰富的史料和珍贵文物,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最后一站是西吉县震湖乡蒙集村。我们把这几天的所闻所见讲给当地的小朋友听,给他们带去学习用品。这里的书记提到,许多像马斯诺一样的大学生,深受长征精神的感召,毕业后毅然选择返乡,投身家乡建设,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挥洒汗水、贡献力量。我们走访了几户五保老人,送去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目睹他们的生活境况,心中百感交集:既欣慰于政府为他们盖起了遮风挡雨的房子,保障了基本住所;又不禁心头发酸,深知他们在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依然渴望着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三、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周颖
站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触摸历史痕迹,聆听讲解,震撼远超书本。在固原开展党史教育,能让抽象理论化为血肉记忆。先烈壮举在此地变得无比真切,这是生动的思政课,让我们师生感受到红色基因传承的重量,明白要将这份精神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自觉行动。
实践团教师 杨霞
在将台堡回望峥嵘岁月,于西吉乡村感受巨变,鲜明对比成为党史学习的鲜活教材。固原实践表明,党的历史是照亮前路的灯塔。学生们触摸历史脉络,领悟初心使命转化,红色旅程点燃青春担当,将奋斗精神化为赋能乡村的行动。这趟实践是思想淬炼,更是行动号角。
实践团队长 张昊军
这段旅程,让我从书本走向实地,从聆听者变为讲述者。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更深刻地领悟到青年一代身上沉甸甸的历史责任。红色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已悄然扎根在我心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份信仰与担当。
实践团成员 折俊汝
此次固原“三下乡”,我负责物资采购与发票的严谨稽核。亲历党史现场,那些书本上晦涩的知识瞬间鲜活:从“三过单家集”等动人故事中,我深刻体悟到信仰的力量与奋斗的足迹。这趟实践,不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深刻学习,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扎根于大地,激荡着青春的担当。
实践团成员 李芮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从“书本上的长征”走到“土地里的历史”;从“书本中的党史篇章”走到“初心扎根的红色沃土”。战役的枪声早已远去,但红军留下的“智慧、勇敢、为民”三种力量,却成了我们行囊里最珍贵的收获。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感悟,把长征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中,用青年的担当续写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践团成员 白雪
追寻红军足迹,在纪念碑前听革命故事,于纪念馆中感悟历史,使课本知识鲜活。走访困难群众,传递党的关怀。此行让我决心如红军般勇毅前行。三下乡是新起点,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每一步都续写着红色史诗。
实践团成员 张靖东
重走长征路,是与青春同行的先辈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浴血救亡的担当,映照出我辈使命:虽无硝烟,但需传承奋斗精神,在学海职场中攻坚克难,以实干贡献社会,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接力奔跑。这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坚定照亮前路。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