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传媒学院“清梦宣传团”团队到胜芳古镇的暑期实践活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和践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清梦宣传团为此开展了多项活动。在拓云秀老师的指导下,清梦宣传团8人将此次社会实践总结为四项基本活动。
实践过程
(一)走进历史,回望中华千年荣耀
活动开始初期,我团队处于迷茫阶段,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在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我们决定从历史出发,只有先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的将他发扬出去,第二天,我们团队便赶往了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胜芳古镇,胜芳镇的水域因位于白洋淀东部,故称东淀,胜芳系由一古老小渔村发展而来。明初大移民后,胜芳人口激增,旋即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商贸和文化重镇,清前期既已十分繁荣,富甲一方,谚称“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相传乾隆皇帝曾微服私访,在胜芳留下了“胜水荷香,万世流芳”的批谕。
步入王家大院,我们都被惊艳到了。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古院落汇集了西方拜占庭、中国歇山坡顶以及非洲建筑的元素和风格。“从未见过这样的院落,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交融的杰作,古朴中透着明快,别有一番风韵。
在王家大院旁边的便是胜芳古戏楼,又称“九成楼”,初建于乾隆年间,坐南朝北。胜芳戏楼为清制大式建筑结构,歇山大屋顶,屋顶四角饰有套兽、蹲兽、垂兽,正脊两端饰有鸱吻。两边檐角各悬一铜铃,正面整个楼顶前部仅用两根明柱支撑,椽梁长约15米,给人以危而不险、气势恢弘的感觉。
实践团在戏楼前合影留念。背景中的古戏楼,见证了实践团每位成员的青春与热情,也见证了新时代青年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每一位团队成员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领悟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随着参观的深入,团队成员们聆听解说员细致入微的讲解,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胜芳古戏楼的故事。从戏楼的建立、发展到曾经上演的经典剧目,每一个细节都令人着迷。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难得机会。
“当下胜芳古镇正在重点打造胜芳灯会、端午节赛龙舟、火神祭祀、盂兰盆会等传统民俗文化品牌。”如今,胜芳民间艺人把古老技艺引进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出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又一波“血脉觉醒”,南音乐会、高跷会、武术会、夯歌和跨鼓等老技艺、老行当、老手艺,越来越被年轻人青睐。
这次的社会实践,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古镇的风情,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对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地结合,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而这,将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需要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走进非遗,品味中华文化
在上一期“走进历史,回望中华千年荣耀”活动成功举办后,我们继续发掘胜芳古镇的文化传承,我们也一直在探讨如何才能将社会实践变得更加有意义,成为大学时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期活动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从原来简单的参观,变成了记录、学习、互动。
我们的第一站是胜芳古镇薛记糕点。走进薛记糕点铺,那浓郁的糕点香气瞬间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在这里,我们亲眼见证了传统糕点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和面、到烘烤,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品尝着那口感细腻、甜而不腻的糕点,我仿佛感受到了胜芳古镇的历史与文化在舌尖上跳跃。
薛记糕点现已是《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赵老字号》是专业制作中式糕点的老字号糕点名店。历经四代薪火相传,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薛记糕点原称“兰香斋”,发源地为胜芳西河沿东。薛记糕点历经一代代传人将传统技艺时代变迁,发扬光大,恪守真材实料、古法制作、营养健康、诚信经验的宗旨。我们相信在新时代里,薛记糕点将始终坚守“弘扬中华食品文化,把美食和健康快乐带给所有人”的崇高使命,精心为百姓奉上一道道健康美食!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胜芳李守安苇编非遗馆。一走进馆内,各式各样的苇编制品映入眼帘,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苇编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更被匠人们那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所深深打动。这些苇编制品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结晶。
众多行业中,苇行、席行、草行给胜芳社会生产及民众生活带来广泛深刻影响。由于时代演进,苇编行业业已淡出人们生活,一些行业技能和习俗尘封于历史档案中,而它带给胜芳人的精神财富依然延续。好在,石沟村李守安先生的苇编作品留下了难得的历史印记,印证着古镇的水乡风华,印证着--芦苇编制之作为曾经的胜芳第一大产业于胜芳经济的历史辉煌。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胜芳古镇酒文化博物馆。酒坊内弥漫着醇厚的酒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酒文化世界。在这里,我们了解了烧酒的酿造过程,从选料、发酵、蒸馏到陈酿,每一步都充满了讲究和学问。品尝着那口感醇厚、回味无穷的烧酒,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胜芳古镇西烧锅酒坊保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原貌。一缸缸黑色的大酒瓫在乡间实难见到。酒窖墙上书有“毛主席万岁”“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上世纪文化宣传标语。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使“烧锅酒”增添了几分历史的芬芳。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与祖先智慧和精神的联系纽带。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非遗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不忘初心,牢记党的百年征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培养一支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共青团永清县委与银川科技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团队联合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党的百年征程”红色革命文化讲解活动。
共青团永清县委副书记李霜同志对参加本次培训的青年提出要求,希望青年学生们能够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成员肖进宝同学带领青年学生们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实践团成员刘宇宣和陈帅两位同学为大家讲解红色革命文化,带领青年学生们共同回忆井冈山精神和抗战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责任。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精神灯塔。银川科技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本着这一理念,与共青团永清县委紧密合作,举办了此次红色文化讲解活动,希望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激发大家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认同。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红色文化的精神将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引领我们前行。
(四)亲身体验,重走先辈长征路
在春风拂面的季节,一群热血沸腾的大学生踏上了历史的足迹,以“亲身体验,重走先辈长征路”为主题,模拟长征步行25公里。这不仅是一次对体力和意志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每一位参与者深刻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我们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我们的集合点即起点是在永清县中国共产党委员会门口,寓意着党始终领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在成长中引路的灯塔。
脚下的土地,曾经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沿途的风景变化见证了我们从城市到乡村的跨越,从平坦到崎岖的转变。每一处风景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我们穿梭在高楼大厦与农村田地之间,感受着先辈们当年的艰辛与不屈。
活动的高潮在于最后的5公里,虽然体力已接近极限,但同学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相互搀扶,共同克服困难,最终达到了终点。这一路上,我们不仅重走了长征路,更重走了心灵的长征。
这次“亲身体验,重走先辈长征路”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徒步旅行,它是一次青春的洗礼,一次精神的传递。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拓云秀
暑期三下乡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渠道,是学生锻炼自己,磨砺意志的平台。通过三下乡活动,我们的队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成才,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着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格的塑造。这次实践,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学生的潜力,坚定了我继续引导他们前行的信念。
实践团队长 肖进宝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去接受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精彩。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也重温了先辈们艰苦创业的道路,更加让我们意识到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来之不易,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一定坚持追随党的步伐,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意气风发的我们还需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绝对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我们需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去书写一份令自己满意的青春答卷。
实践团成员 邢雪晴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来到了胜芳古镇,走进王家大院感受历史余韵,仿佛时间回转,置身光绪六年;来到胜芳博物馆,观看历史遗物,剪纸、陶瓷件件都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尝一口薛记糕点,听传承人讲一讲非遗糕点的古法工艺;观一观苇编非遗馆,听传承人叙一叙苇编带来的古镇辉煌;品一口北烧锅酒,体验一下历史悠久的秘制酒坊。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感叹其传承的不易。最后我们将我们了解和学习的知识在县团委对青年朋友们进行了宣传,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被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下去。
实践团成员 张权赫
我很荣幸参加了今年我系举行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完成此次活动。
活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们队不能很好地向我们原先预想的方向进展。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及我们队发生和经历了很多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原先不明白的道理。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最值得高兴的是,我所在的团队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作为它的一份子,我自豪我骄傲。
总的说来,在此次实践过程及系列活动中,我们经历了很多,遭遇了很多,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学会了很多。正因为这样,通过我们各位的相互努力,组建了一支有办事效率的优秀团队。在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过程中,特别是处理突发情况时给我的感受是“变动”的思想起主导作用。这也验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因此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灵活的变动,做出新的方案,尽量将问题完美化。就我个人而言,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得到了我想要得到的东西。
实践团成员 杨启盟
在参加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观了胜芳博物馆、胜芳古镇酒文化博物馆和胜芳王守安苇编非遗馆,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与永清县团委联合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 孟松桦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宝贵机会,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个人身体素质也提高了我的个人认知。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敢,不再轻易退缩。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懂得了生活的真谛。给我带来了很多深刻的感悟与体会。
盐池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魅力,广袤的原野和质朴的乡村风光让人心生宁静。当我们真正深入乡村,与当地的百姓们近距离接触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真诚。每一次与村民们的交谈,都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乡村生活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勤劳、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中我们分工明确,各自都在为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每个人努力的样子都是最美最帅的,我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将伴随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盐池,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与思考,我会带着这份心得,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关怀的力量。
最后,离开盐池时心里是有一点恋恋不舍的,这次的实践活动已经深深地铭记在我心里,我也一定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活动中所学到的技巧与知识灵活运用,最后再次感谢学校所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实践团成员 陈帅
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它让我走出了熟悉的校园环境,深入基层,亲身体验了特色的风土人情,更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回顾整个三下乡过程,我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对农村问题的理解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次实践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飞跃。它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更加坚定地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实践团成员 刘宇宣
这次三下乡我们走进了胜芳古镇,首先是因为胜芳这座城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这是我们这选择这里的首要原因。
首先,我们在胜芳王家大院集合,这是这个古镇非常有名的一个老院子,当然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也是它,这座老院子,进门的第一感觉是像回到了八十年代,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当时乡下人的民风民俗,里面的一砖一瓦都是有岁月的摧残筑成的。接着我们品尝了这里很有名的糕点,并询问了这个糕点的起源,还打算问问他的糕点制作的独门秘方,可是老板不告诉我们,老板也是非常的幽默风趣。
之后我们又去了永清的青年之家,进行了革命文化的讲座,我并且担任了这次的主持人,对于这次主持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主持经验的成长,更是对革命文化的宣传,是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光辉历史!这次讲座也是圆满的完成了,我对这次三下乡也是感触颇深,希望下次我还能继续下乡村,体会乡村的民风民俗!
9
实践团成员 张海洋
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我们首先走进了胜芳古镇,让我重新认识了胜芳这座城市,更体会到了胜芳镇老百姓的生活,习俗,以及生活方式,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糕点,和必须吃的炸糕。我们看了乡村里酿酒的过程,是真的精益求精,然后去了王家大院,体会了以前的民风民俗。接着我们又去了永清的青年之家,进行了红色革命的讲座,通过和县委进行交流对接工作让我们能够顺利的进行革命文化的宣传,通过给学生宣传革命文化,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当时先辈们给我们争取来的幸福生活的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的努力成就的,我们要铭记他们。
通过这次三下乡,让我明白了大学生不只是要学知识,也要尝试走进生活,走进农村,了解民风民俗,体会平常老百姓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团成员 冯士翀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当担大任,继承这一宝贵红色文化,发扬这一宝贵的红色精神,在不断的社会实践当中,践行这一文化品质,成为党的伟大事业的继承者。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青年人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的奔跑的英姿。
此次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伟大历史时期,不断攻坚克难,将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将个人的发展积极踊跃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当中,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不断进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实践当中的思想觉悟。感谢此次活动,我感悟颇丰,收益良多。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