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我校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特开设“银川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志愿公益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银川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花儿与少年”团队走访闽宁镇践行乡村振兴开展的一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本次闽宁镇实践活动旨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闽宁镇的发展历程、独特文化以及人民的奋斗精神,增进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作的认识。由我校财经学院2023级工程造价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代表组成暑期花儿与少年“三下乡”团队前往闽宁镇。了解闽宁镇历史,再续山海情。
实践过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闽宁游客服务中心。闽宁游客服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服务的场所。该中心不仅承担着为游客提供咨询、导览、票务等基本服务功能,还致力于推广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是连接闽宁镇与外界的重要窗口。闽宁游客服务中心不仅是游客获取信息、规划行程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闽宁镇形象、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站我们转场参观了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非遗扶贫工坊。闽宁镇非遗扶贫工坊位于原隆村12组15-17号,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传承基地,基地共有国家级传承人一名,自治区级传承人三名,传承项目九个,负责人为刘亚明。该工坊承担着原隆村的扶贫工作,用非遗元素生产旅游商品,教会村民制作手艺,让更多村民通过手工制作脱贫。
2014年至今,从成立原隆村扶贫工坊,到如今的闽宁镇非遗扶贫工坊,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刘亚明的努力下,非遗技艺从原隆村“起步”,辐射到木兰村、园艺村、福宁村甚至更远的地方,带动妇女学技术、强信心、能自立,为当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贡献。
第三站前往赵鸿文化大院。赵鸿文化大院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是由当地居民赵鸿创办的,旨在展示闽宁镇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赵鸿文化大院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和教育的平台。这里曾经是电视剧《山海情》的取景地之一,因此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赵鸿文化大院通过展示《山海情》中的道具和复原剧中的场景,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闽宁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此外,赵鸿文化大院还计划建立民俗博物馆,展出更多与闽宁镇发展相关的展品。
闽宁镇镇史馆是我们本次出行的第四站。闽宁镇镇史馆是闽宁镇的重要文化地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区,是展示闽宁镇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镇史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闽宁镇的建立背景、发展历程、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闽宁镇如何从一个贫瘠的山区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特色小镇,以及福建和宁夏两省区人民在这里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故事。
此外,镇史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了闽宁镇乃至宁夏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最后一站则是闽宁人家红色文化大院。闽宁人家红色文化大院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核心区域,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展示、教育、研究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该文化大院以闽宁合作为背景,深入挖掘和展示了闽宁两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发建设闽宁镇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听取讲解、参与互动等方式,了解闽宁镇的历史沿革、红色故事和发展变化。同时,文化大院还定期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闽宁人家红色文化大院不仅是闽宁镇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宁夏地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闽宁镇的发展历程。原来,这里曾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居民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福建和宁夏两省区的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开发建设了这个地方。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让这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闽宁镇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努力,我们才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此外,闽宁镇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了独特的闽宁文化。这种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杜润薇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对闽宁镇发展成就的近距离观察,是亲身投入到扶贫攻坚成果的一次体验,也是一次师生共同的实践锻炼经历。通过本次学习实践,让我和学生收获了感动,体验了成长,感受了责任,也更加了解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易。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实践活动对于同学们的影响,看着同学们认真听非遗故事、了解脱贫过程,被非遗传承人和闽宁镇人民的精神所打动,深受鼓舞的样子,也让我为之动容——最好的教育是让他们走近看、用心听。此次活动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我作为一名辅导员,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用心的教育引导关心学生,争取能够带领更多同学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长 保雯丽娜
此次闽宁镇的社会实践活动,犹如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第一天上午在原隆村非遗工坊,那些展示的精巧技艺令人赞叹,与美丽庭院中的老物件“交流”,仿佛能听到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让我深受触动。下午在闽宁镇史馆的参观,使我全面了解了闽宁镇从村到镇的艰辛发展历程。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闽宁两地人民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更对前辈们奋斗与拼搏的精神充满敬意。第二天在赵鸿文化大院中,《山海情》的拍摄道具将那段奋斗历史重现眼前,让人心潮澎湃。最后在闽宁人家文化大院里 欣赏独特的民间艺术展示,充分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了闽宁镇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懂得了团结、奋斗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勇敢追求梦想。
实践团成员 吴嘉怡
本次闽宁镇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在镇史馆,见证了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伟大转变;原隆村非遗工坊里,老物件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风土人情;闽宁人家文化大院中,深度体验了丰富民俗风情;赵鸿文化大院的拍摄道具,勾起对奋斗历史的深刻回忆。我们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懂得了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意义。活动虽结束,但闽宁镇的精神如星辰闪耀,激励我们继续前行,把这份精神传递,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 杨婷
闽宁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向扶贫到互利共赢的20载。我被两地扶贫的干部深深地感动着,世代居住在西海固地区的乡亲们响应国家政策,团结一心、患难与共、肝胆相照,在贺兰山下的戈壁滩建设起闽宁镇,让我深深震撼。再一次激励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要时刻与党同心同结、同向同行,最大限度把自身力量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做一个吃苦耐劳、创新拼搏、担当作为的人。贫穷不可怕,但要有奋斗的毅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才能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片天地。最大的感受就是祖国真的很伟大,人民真的很奋斗。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示范地,值得许多干部和群众来学习。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实践团成员 孙钰彤
参观闽宁镇,感触良多。这里,是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实践,从荒凉戈壁到绿色家园,闽宁合作书写了脱贫攻坚的辉煌篇章。镇上的新村、现代农业园区,展现了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的完美融合。村民们的笑脸,是对美好生活最真实的诠释。闽宁镇,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更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这里,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闽宁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闽宁镇,是希望的田野,是梦想的舞台,是中国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
实践团成员 马香花
闽宁镇的自然美景让我难以忘怀。整个镇子被山脉环绕,山川起伏,景色壮丽。除了山寺和湖泊,闽宁镇还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值得探索。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的气候使得闽宁镇成为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自然风光,闽宁镇还有着许多人文历史,庙宇内有许多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着闽宁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实践团成员 杜静怡
学校几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生活已经结束了,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重新认识了农村,重新认识了自己。这次活动也把我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等等,同时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断全面发展。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都让我难以忘怀。我相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课,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不会把这次实践当做结束,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起点,今后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以青春和激情投身和谐美好社会的建设当中去,实现青春生命价值。
实践团成员 苏伟
在闽宁镇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团队收获颇丰。
我们团队深入调研当地特色产业,学习和体会到了当地的手工业特色,几位非遗传承人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见证了闽宁镇当地的发展历程,我们还见证了党和政府对闽宁镇发展的大力扶持。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闽宁镇的发展变化,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闽宁镇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实践团成员 沙莹萱
此次闽宁镇社会实践活动令人难忘。在原隆村非遗工坊,与老物件的“交流”让我领略到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闽宁镇史馆中,前辈们的奋斗拼搏精神深深触动了我。赵鸿文化大院里,借助《山海情》道具仿佛穿越回那段奋斗历史。闽宁人家文化大院的民俗活动,让我亲手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技艺和美食的魅力。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互助和不懈奋斗的力量,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美好生活而努力。
实践团成员 杨国栋
此次闽宁镇社会实践,收获颇丰。走进原隆村非遗工坊,与老物件对话,领略历史风情;闽宁镇史馆中,深刻感知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与前辈的拼搏。赵鸿文化大院里,借道具忆《山海情》,感慨奋斗不易。闽宁人家文化大院中,参与传统技艺和美食制作,欣赏民间艺术。这两天,不仅充实了知识,更被闽宁人民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