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开展了以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为主题的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特开设此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中增见识、拓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信息工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暑期社会实践。
一、实践地简介
闽宁镇是全国唯一以两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是闽宁协作的窗口,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1996 年,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自此,远隔千山万水的闽宁两省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批批带着海风和温暖的福建援宁人,从闽江水畔来到六盘山下。26 年来,闽宁之间守望相助,两省区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引企业、育产业、惠民生,扶贫又扶志,引才亦引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使得闽宁镇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2016年7月19日,习总书记到闽宁镇视察时曾给予高度肯定: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二、实践过程
8月1日上午,由闽宁镇镇政府团委相关工作人员推荐安排,实践队伍第一站来到了闽宁镇镇史馆,在此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闽宁镇发展的历史。闽宁镇最初是一座移民村,最初是在荒凉的干沙滩上建设起来的。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个移民示范区。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国宁协作由此展开。而如今闽宁镇的发展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塞上江南一片熠熠生辉的金沙滩。在随后的几年中,闽宁镇陆陆续续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列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集体公示对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2021年,闽宁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闽宁镇的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绩斐然,人均收入增长快速,社会建设等设施都有所保障,当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实践队伍第二站来到了福宁村探访赵鸿农民文化大院,基地由村民赵鸿创建,同时为山海情影视基地。赵鸿于1997年从固原市西吉县移民到当时的闽宁村(现在的福宁村),他是农民文化大院里的导演,也是闽宁镇富民秦腔艺术团的团长。除了张罗村民们搞文艺,赵鸿还在电视剧《山海情》中出演了马洪一角,并收藏了很多《山海情》拍摄时用的道具,目前在大院里进行展览。进入文化大院后,赵鸿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为同学们认真介绍了闽宁镇搬迁的历史,并为大家展示了如今闽宁镇搬迁后的全新面貌。
实践第三站,同学们来到了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地。努力通过培育闽宁农产品品牌、培养技术人才、带动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的第四站,大家来到了位于原隆村的非遗工坊。原隆村是永宁县闽宁镇下辖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安置了来自固原市的14个村组。“刘姥姥”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工坊的情况,该非遗工坊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工坊的培训,目前基地有国家级传承人、自治区级传承人多名,同时所创办的传承项荣获得众多奖项。这里承担着原隆村的扶贫工作,用非遗元素生产旅游商品,教会村民制作的手艺,让更多村民通过手工制作脱贫。在“非遗”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转变观念、学习技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通过扶智志、扶志两方面来实现真正的扶贫。
历史是民族和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废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 它忠实地记录了国家走过的足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学习这些伟大的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传承发扬红色经典和革命精神,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闽宁镇是红色文化的沃土。8月2日,实践团队的同学前往闽宁镇中心广场,为广场上纳凉休闲的老人宣讲党史知识,了解闽宁镇当地的红色文化,使得同学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随后,同学们前往原隆村,来到乡村街道中,为村中的孩子们讲解党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使得大家对党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深入村民家中,详细讲解红色文化,传递革命精神。使得同学们通过实践的形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8月3日,同学们前往位于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是闽宁镇的特色产业,为闽宁镇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实践队感受到东西双向协作共赢共同奔赴美好未来的意愿。同学们前往温棚基地,深入了解先进农业技术。大家积极参与到农业工作中,在园区内,积极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卷帘机,调整外置遮阳篷布起落;进入大棚内部观察无花果植株长势,观摩蚯蚓养殖、蘑菇养殖技术。深入了解科技园农业生产情况,使得队员们感受到了特色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也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三、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孔令辉
今年8月,正是丰收之季,很荣幸地作为2023年银川科技学院赴闽宁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带领我院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服务团成员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与村民交流,还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了解,都让我有了颇多的感悟与收获。同时积极参观红色革命故地,学习红色知识,加强自我修养。
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要全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们齐心协力,各自努力做好提前分配的任务,每个人各司其职,使实践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大家都体会到了新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这次活动真正锻造了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实践团组长 李昊
通过在闽宁镇学习与实践,全面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与实施方法。充分了解了闽宁镇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闽宁百姓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矢志不渝地跟着党一起奋斗,完成了伟大的脱贫壮举。通过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活起来,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通过实践也使我从中汲取力量,鼓励着我以更加顽强昂扬的姿态为我们的明天而努力拼搏。
实践团成员 赵宇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乡村社会实践是让当代青年人将所学运用于实践的绝佳方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两大重要目标。在此次活动中体会到了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其中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与帮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闽宁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重要精神,为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实践团成员 赵宁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活动,我受益匪浅。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我认为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重大作用,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同龄人们珍惜青春,用无限的青春创造无限的美丽。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路途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三下乡切身体会到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两天如白驹过隙般划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实践团成员 贾恩宠
在闽宁镇镇史馆,大家观看了闽宁镇发展史专题片,参观了闽宁镇开发初期艰苦生活的照片和生活用具,了解了闽宁镇移民群众在闽宁协作扶贫开发的征程中,携手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闽宁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重要精神,为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闽宁镇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是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闽宁镇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帮扶,离不开个人努力。闽宁镇的故事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证明。如今闽宁镇焕然一新,眺望未来,也势必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中国脱贫模式与经验也将惠及全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生活、新的奋斗的起点!
实践团成员 马鹏涛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本次走“山海情”路线,让人切身感受到的就是闽宁镇移民搬迁之后的巨大变化,随着2019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我们党带领着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在闽宁镇,我见到的是多民族的和谐繁荣,我见到的是多民族的共同进步。在闽宁,我见到的是经济腾飞,每家每户的村民的积极生活,志于向更好更棒的生活而奋斗。这就是我见到的闽宁新面貌,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基于人民,为之人民,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来自于乡村,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这时代的风口上,努力奋斗,最后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