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开展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为主题的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展示本次社会实践成果,特开设此专栏,展示我校青年学子参与实践活动的青春风采,引导广大银科青年学子在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中增见识、拓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团团为大家带来的是由艺术学院6名师生组成的“阳光灿烂小分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东园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简介
三下乡是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艺术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6月27日,由王松刚老师和5名艺术学院学生组成的“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东园村,正式开展为期1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实践过程
开展陶乐县第二敬老院“关爱老人”志愿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带好口罩,穿好银科院志愿服在医院各个楼层,认真、耐心地为老人给予帮助,为他们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电、气、火等,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向他们进行了道路指引。银科蓝的背影在敬老院无处不见,使以往安静的敬老院变得热闹起来。
大家集体帮忙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清扫房间、晒被子、帮老人剪指甲、表演节目、聊天谈心等。本次活动,为老人平静的生活增强了意动的色彩。
开展东园村“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
7月1日,阳光灿烂小分队组织开展“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主题活动。活动当天,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为了更好地帮助东园村的孩子们,团队成员们开展了一系列爱心物资捐赠活动。捐赠现场,团队成员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将自己带来的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送给孩子们,并讲解了许多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同时,团队成员们还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送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发挥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此次活动得到了村委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村干部也积极参与其中,为留守儿童送去祝福和关爱。
玉米种植地“体验农活,坚定信念”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艺术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的队员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务农体验生活。
人们说粮食要“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能及时打药、除草、浇水,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志愿者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除草打药,干劲十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杂草被全部铲除。
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必修课。本次务农实践活动,锻造了同学们的坚强意志,增长了我们关于农业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只有亲身经历过劳动,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李绅笔下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明白一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东园村部宣传乡村振兴
“绘画书法进乡村,笔墨点亮乡村情”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7月5日起,阳光灿烂小分队围绕“绘画书法进乡村,笔墨点亮乡村情”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天暑期“三下乡”墙绘艺术文化实践活动。
首先,团队成员分配作画区域、确定每个人绘画的内容、根据墙画的大小分组。准备工作就绪,便开始了紧张的绘画工作。“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了,作为艺术生,用我们的双手为乡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算是我们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的美好回忆。”
大学生在保证完成自身课程及做好防护的基础上,以绘画的形式,创作出反映美丽乡村田园生活、孝道文化、中国梦、核心价值观及乡土风貌等主题的作品10幅,共130平方米。期间,完成墙面的清理、刷底、起稿、弹线、上色等工作,将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农业特产展示在墙面上,实实在在的把村民的土砖墙变成文化墙。
发扬青春本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把艺术学院学子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中,彰显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感悟
实践团教师 王松刚
“实践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这个美好的盛夏,我带领艺术学院“阳光灿烂小分队”的5名学生奔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东园村,围绕教育关爱儿童、敬老爱老助老、“体验农活,坚定信念”、绘画书法进乡村等内容,开展为期12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工作中,我是一名“老”辅导员,带队三下乡时,我却是一名“新”学习者。从活动计划到物资筹备,从队员培训到实践指导,我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清晰,从“身心俱疲”到“累但快乐”,短短12天,见证了我暑期新历练与新收获,同样见证了5名艺术学子的蜕变与成长。他们走进留守儿童心间,用红色文化教育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用传统文化教育擦亮精神底色,用科学教育、体育教育、安全教育、音舞教育,引领孩子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他们走近孤寡老人身边,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挨家挨户走访困难老人和孤寡老人家庭,拉家常、问冷暖,关心身体健康状况,主动为老人打扫清理房屋,普及安全知识;他们踏上田间之路,亲身体验农田劳作,更好地理解了农民伯伯们的付出。学生们虽然劳动很辛苦,但这个过程伴随着喜悦。他们用青春画笔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他们手托调色盘,顶着烈日打稿、勾线、上色,以墙为画卷,为村庄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一幅幅传递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手绘墙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跃然“墙”上,为乡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助力。
实践团组长 唐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认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我向各位同学强调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同学们明确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其次,我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一一向同学们作了详细的说明。然后,我在活动前期积极组织大家进行了相关动员工作。最后,我对本次活动做了一个具体的安排及分工。
在实践中,我们团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在团队工作中,我们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一次次失败中,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学会了冷静面对困难。未来的路上一定有风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会克服困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不是很全面、系统、深刻,但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需要关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支持。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三下乡活动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它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乡村振兴问题,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 周明华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基层社区人民的艰苦和困难。通过实践,我学会了更好地关注社会现实,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学校给予我们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我将继续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团成员 魏欣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引导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服务他人,锻炼自己,收获友谊,丰富生活。总之,在今后的生活里,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 麻莆青
这次三下乡活动使我意识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社会是需要我的,社会培养了我,然而我也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人民干实事,做事要贴切于人民。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可以让温暖的花朵灿烂绽放!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最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敢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大学生要积极走出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优秀。
团队成员 刘佳怡
三下乡活动中,我有机会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与他们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我们还参与了各种志愿服务,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下乡活动让我认识到,我们需要关注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077(团委办公室)
0951-5181990(团委书记办公室)
邮箱:ykytuanwei@163.com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